硬化肝的症状有哪些并发症呢

肝硬化可能引发门静脉高压、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至终末期的表现,需通过规范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肝硬化导致肝内血管结构扭曲,门静脉血流受阻形成高压状态。典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及腹水形成。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致呕血黑便,需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治疗。临床常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门脉压力。
肝脏解毒功能丧失后,血氨等毒性物质透过血脑屏障引发神经精神异常。早期出现昼夜颠倒、计算力下降,严重时可致昏迷。治疗需限制蛋白摄入,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菌群,配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降血氨。
严重肝硬化合并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肌酐升高。发病与内脏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相关。需输注人血白蛋白联合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改善肾灌注,必要时行血液净化治疗。
肝硬化是肝癌最主要高危因素,肝细胞异常增生可形成恶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需定期超声联合甲胎蛋白筛查,确诊后可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射频消融治疗。
腹水继发感染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水浑浊。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三代头孢菌素,后期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肝硬化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每日监测体重及尿量变化。饮食采用高热量低脂优质蛋白配方,限制钠盐摄入在2克/日以下。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时须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超声及胃镜检查,通过早期干预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