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怎么治疗

小儿尿道下裂可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尿道下裂通常由遗传因素、激素异常、胚胎发育异常、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
尿道下裂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矫正,常见术式包括尿道成形术、阴茎伸直术。尿道成形术适用于远端型尿道下裂,通过重建尿道恢复排尿功能。阴茎伸直术用于矫正阴茎弯曲畸形,通常与尿道成形术同期进行。手术时机多选择6-18月龄,需根据患儿阴茎发育情况决定。
术前可使用睾酮软膏局部涂抹促进阴茎发育,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激素治疗适用于合并激素异常者,需在内分泌科指导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药物辅助治疗不能替代手术,需严格遵循医嘱。
术前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温和婴儿沐浴露清洗。术后需留置导尿管1-2周,家长应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尿道口,避免尿液污染伤口。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使用护臀霜预防尿布疹。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学龄期患儿可能出现自卑心理,家长应避免当众谈论病情。通过绘本讲解排尿知识,消除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入学前完成治疗有助于建立正常社交关系,严重心理障碍者可寻求儿童心理科帮助。家长需保持积极态度,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术后1个月复查排尿功能,3个月评估阴茎发育。每年监测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发育,青春期需重点随访。出现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应及时返院。遗传因素导致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直系亲属生育前可咨询遗传门诊。
尿道下裂患儿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食用鱼肉、鸡蛋等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1000-1500ml预防尿路感染。术后3个月内避免骑跨类运动,可选择游泳等低冲击项目。建立规律排尿习惯,每次排尿后清洁会阴。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情况,发现尿线变细、排尿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按医嘱完成全部随访计划,确保远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