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工作原理

双腔起搏器是一种通过电极导线同步刺激心房和心室以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植入式医疗设备,其核心功能是感知心脏电活动并适时发放脉冲信号。
双腔起搏器通过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两根电极导线实现协同工作。心房电极首先感知心脏自身电信号,若未检测到有效搏动,则发放电脉冲触发心房收缩;随后心室电极在预设延迟时间后检测心室活动,若无自主电信号则触发心室收缩。这种房室顺序起搏模式模拟了自然心脏传导路径,尤其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设备内置的感知放大器可识别心脏自主电信号,避免与自身心律竞争。现代双腔起搏器具备频率应答功能,能根据患者活动量通过体动传感器或分钟通气量监测自动调节起搏频率。
双腔起搏器通过程控仪可调整参数包括基础起搏频率、房室间期、感知灵敏度等。其锂电池通常可维持5-15年工作寿命,电量耗尽需手术更换。设备外壳采用钛合金材料,具有抗电磁干扰设计,但患者仍需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部分型号配备远程监测系统,可将心电数据传输至医疗中心。
植入双腔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检查起搏阈值和感知功能,避免剧烈肢体运动导致电极移位。日常生活中应警惕心悸、头晕等异常症状,出现持续胸痛或设备警报需立即就医。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1个月内限制上肢大幅度活动有助于电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