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律失常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频率或起源部位紊乱的病理状态,可分为快速性、缓慢性及不规则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类型。窦性心动过速多由运动、情绪激动等生理因素引发,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病理状态相关。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长期未控制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临床常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率,严重时需射频消融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健康人群在睡眠状态下可能出现生理性心率减慢,病理性原因包括心肌炎、冠心病等心脏传导系统损伤。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能发生头晕、晕厥,需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阿托品注射液可用于急诊情况下的心率提升。
心脏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健康人群偶发早搏多与咖啡因摄入、疲劳有关。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引发心悸、胸闷,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美西律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症状控制,但需警惕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具有家族聚集性,多由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可能在运动、情绪应激时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降低部分患者猝死风险,高危者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药物中毒如洋地黄过量均可诱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动过速属于危急情况,需立即电复律治疗。纠正基础病因同时,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等药物稳定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时需优化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方案。
建议存在心悸、晕厥症状者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日常应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规律作息、控制基础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发作,已确诊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并规范用药,切忌自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