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隔室间隔缺损有什么后果吗

心脏隔室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等后果。心脏隔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缺损大小和位置不同,后果也有差异。主要后果有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心脏隔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心脏血液分流,影响全身血液供应。患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落后等情况。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
心脏隔室间隔缺损使肺部血流增加,容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患儿可能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长期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长期左向右分流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形成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晕厥、咯血等症状。医生可能会使用波生坦片、西地那非片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肺移植。
心脏隔室间隔缺损患者存在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乏力、皮肤瘀点等症状。医生通常会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清除感染灶。
心脏隔室间隔缺损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缺损变化情况。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出现气促、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必要时考虑手术修补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