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哪些种类

小儿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等类型。这些类型按病情从轻到重排列,可能由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或感染等原因引起。
窦性心律失常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通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发热、运动或情绪激动有关,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睡眠状态或运动员儿童。这类心律失常多为生理性改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发作时心率可达180-300次/分。可能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动过速有关,常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悸、胸闷或晕厥。急性发作时可尝试冰敷面部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反复发作需考虑射频消融术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由心肌炎、心肌病或长QT综合征等疾病引起。室性早搏在健康儿童中也可能出现,但频发或多源性室早需警惕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属于危重情况,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需立即就医处理。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心脏手术后并发症有关。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导致晕厥或心力衰竭,严重者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新生儿期出现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排除母体自身抗体通过胎盘的影响。
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心脏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所致,心电图表现为delta波,易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部分患儿可无症状,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射频消融术可根治异常传导通路,但需根据患儿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决定手术时机。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心悸、胸闷、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记录发作特点和持续时间,并就医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心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限制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定期随访对评估心律失常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很重要,严重心律失常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或考虑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