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心脏节律异常的现象,可能与妊娠期生理变化、心脏负荷增加、电解质紊乱、原有心脏疾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间孕妇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心率增快或偶发早搏。这种生理性改变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建议卧床休息并补充水分。
随着子宫增大,膈肌上抬使心脏位置改变,妊娠晚期可能压迫心脏影响传导系统。这种情况可能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或房性早搏,建议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压迫,必要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
妊娠剧吐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需通过血清电解质检测确诊,轻度者可口服氯化钾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片,严重呕吐者需静脉补液纠正。
若孕前存在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妊娠可能加重病情导致房颤、室上速等。需持续使用盐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严重者可能需在分娩前安装临时起搏器。
妊娠期甲亢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甲减则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患者可服用丙硫氧嘧啶片,甲减患者需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每日记录静息心率,避免摄入咖啡因类食物,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建议每周进行胎心监护,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头晕、晕厥,或胎动异常减少,需立即就诊心内科与产科联合门诊。分娩方式需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心功能评估结果,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