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积液是什么意思

心室积液是指心室内异常积聚液体,可能由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包疾病等原因引起。心室积液主要有感染性因素、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外伤性因素、肿瘤性因素等。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心肌炎,引发心室积液。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辅酶Q10胶囊等药物,同时卧床休息。
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室功能减退,引起液体潴留。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并限制钠盐摄入。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影响体液平衡,导致心室积液。患者可能出现乏力、体重增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甲状腺功能。
胸部外伤或心脏手术后可能造成心包或心肌损伤,引发心室积液。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血压下降。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心包穿刺或手术治疗,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
心脏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可能压迫心脏或影响淋巴回流,导致心室积液。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气促、消瘦。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化疗药物如注射用顺铂,或进行放射治疗。
心室积液患者应注意监测每日体重变化,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积液变化情况。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