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骨折还是碰伤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和碰伤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特点、活动受限情况、外观变化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区分。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明显畸形、骨擦感及X线显示骨皮质中断;碰伤多表现为局部压痛、皮下淤血但无骨结构异常。
骨折的疼痛呈持续性且难以缓解,轻微触碰或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常伴随受伤部位异常活动或听到骨摩擦音。肿胀在骨折后迅速出现并可能进行性加重,皮肤因内出血呈现青紫色,严重时肢体出现成角或短缩畸形。骨折后患肢主动活动完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需通过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治疗。X线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骨折线、骨碎片移位等征象,CT或MRI能进一步明确复杂骨折类型。
碰伤的疼痛多局限于受伤部位,休息后逐渐减轻,按压时疼痛向周围扩散但无深部骨痛。肿胀范围较局限,皮肤可见淤斑但无进行性肿大,肢体外观无结构性改变。患处关节在疼痛耐受范围内仍可轻微活动,热敷或外用药物可加速恢复。超声检查可显示软组织损伤程度,X线检查无骨质异常,通常通过休息、冷敷和止痛药物即可缓解症状。
若受伤后出现持续剧痛、无法负重或关节畸形,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硬物固定,避免移动导致二次损伤,尽快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轻微碰伤可抬高患肢配合冰敷,48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若肿胀疼痛超过3天无缓解需排除隐匿性骨折。日常活动需做好防护措施,运动前充分热身,老年人应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