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手臂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早期关节活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物理治疗等方式。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等症状。
骨折固定稳定后即可开始轻柔的被动关节活动,如腕关节屈伸、肘关节旋转等。早期活动可预防关节僵硬,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训练时需避免引起骨折端移位的动作,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响声应立即停止。
拆除外固定后逐步开展等长收缩训练,如握拳时保持前臂肌肉紧绷5秒。随着愈合进展可过渡到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屈肘、伸腕等动作。肌肉力量恢复有助于维持关节稳定性,预防废用性肌萎缩。训练强度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针对特定生活动作进行模拟练习,如拧毛巾、持物平移等复合运动。通过重复功能性动作重建神经肌肉控制,恢复肢体协调性。训练时可配合镜像疗法等神经重塑技术,每日重复进行3-4组针对性练习。
从简单抓握逐步过渡到复杂操作,如系扣子、使用餐具等精细动作。建议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将康复目标融入日常活动。训练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突然受力。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过渡。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骨痂形成,脉冲电磁场治疗有助于加速骨折愈合。水肿明显时可进行向心性按摩,配合冷热交替疗法改善循环。物理治疗需根据骨折愈合阶段选择适宜参数,通常每周进行2-3次专业治疗。
康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摄入。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愈合的不良习惯。训练后出现持续肿胀时可抬高患肢,夜间使用支具保持功能位。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训练方案。完全恢复前避免提重物及对抗性运动,防止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