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衰卧床危害

关键词: #心衰
关键词: #心衰
老人心衰卧床可能引发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危害。心衰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免疫力下降,增加并发症风险,需加强护理干预。
长期卧床使局部皮肤持续受压,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心衰患者常合并水肿,皮肤脆弱性增加,轻微摩擦即可导致破溃。护理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使用气垫床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红斑或水疱,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或藻酸盐敷料。
下肢活动减少导致静脉血流淤滞,心衰患者血液黏稠度增高更易形成血栓。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皮温升高,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预防措施包括穿戴弹力袜、每日被动关节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卧位使膈肌上抬影响肺扩张,心衰肺淤血促进病原体滋生。常见发热、黄痰、呼吸急促症状,与心衰加重症状易混淆。需抬高床头30度,每2小时翻身拍背,痰液黏稠时可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超过72小时不活动即出现肌蛋白分解,心衰患者营养不良加速肌肉流失。表现为四肢纤细无力,关节挛缩影响后期康复。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补充乳清蛋白粉,必要时使用支具维持功能位。
卧床排尿不畅易致尿潴留,导尿管使用增加感染风险。可能出现尿频尿痛、尿液浑浊,严重者引发肾盂肾炎。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会阴部每日清洗,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尿路感染可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心衰卧床老人需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饮食选择低盐高蛋白流质,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500毫升。康复期逐步进行床旁坐起训练,使用助行器辅助站立时需有专人保护。家属应学习正确拍背手法和体位摆放技巧,发现意识改变或血氧下降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