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还有分类?这4种类型要谨记,这3个诱因注意别犯了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33次浏览

关键词: #心梗

心梗发作时那种濒死感,很多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但你知道吗?同样是心梗,背后却藏着不同的"作案手法"。了解这些分型特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心梗的4种"作案手法"

1、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

最凶险的类型,血管完全堵死。心电图会出现典型"红旗飘飘"的ST段抬高,黄金抢.救时间只有120分钟。

2、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

血管没有完全闭塞,但心肌已经开始坏死。这类患者往往有持续20分钟以上的压榨性胸痛

3、冠状动脉痉挛型心梗

血管像抽筋一样突然收缩,多见于年轻人。发作时心电图异常,缓解后又恢复正常,容易误诊。

4、无症状型心梗

糖尿病患者高发,因为神经受损感觉不到疼痛。可能只是突然出冷汗、乏力,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二、3个最危险的"帮凶"

1、情绪过山车

突然的暴怒会使血压飙升,血管内皮像被刀割。有研究显示,发怒后2小时内心梗风险增加5倍。

2、寒冷刺激

低温会让血管"瑟.瑟发抖"收缩。秋.冬.季节凌晨5-10点是魔鬼时段,晨练老人要特别注意。

3、暴饮暴食

大量进食后血液涌向消化道,心脏被迫"加班"。特别是高脂饮食会让血液变得粘稠如粥。

三、识别预警信号的秘诀

1、不典型的疼痛位置

除了胸口,还可能表现为牙痛、左肩痛、上腹痛,甚至有患者以为是胃病去消化科就诊。

2、奇怪的出汗方式

突然出现的冷汗,像被一盆水浇透,这种出汗与运动后的热汗完全不同。

3、说不清的不适感

很多幸存者回忆,发作前会有莫名的恐惧感,就像"大难临头"的预感。

四、预防的黄金法则

1、定期给血管"拍照"

40岁后建议做冠状动脉CT,就像给心脏做"天气预报"。有家族史的要提前到30岁。

2、控制"三高"要达标

血压别超130/80,血糖空腹在6.1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最好小于2.6。

3、学会减压小技巧

每天10分钟腹式呼吸,能降低血管紧张度。养宠物也能让压力激素下降20%。

记住,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临床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8岁。当出现可疑症状时,别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每延迟1分钟就有更多心肌细胞永远死去。保护心脏,从了解这些重要知识开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