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会致癌?还会改变大脑结构?专家:一天超过318杯才有可能

肿瘤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26次浏览

关键词: #大脑

咖啡致癌的传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卷土重来,让无数咖啡爱好者提心吊胆。最近又有研究称咖啡会改变大脑结构,这到底是科学发现还是危言耸听?让我们用科学数据来还原真相。

一、咖啡致癌说从何而来?

1、丙烯酰胺的误解

咖啡在烘焙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微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致癌性。但关键要看剂量:一杯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约0.45微克,要达到有害剂量需要每天喝318杯以上。

2、国际权威机.构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6年已将咖啡从"可能致癌物"名单中移除。相反,适量饮用咖啡可能降低肝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

3、温度才是关键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饮用65℃以上的热饮,高温会损伤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风险。建议咖啡温度控制在60℃以下。

二、咖啡如何影响大脑?

1、短期影响:咖啡因的作用机制

咖啡因会阻断腺苷受体,暂时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这种效果通常在饮用后15-45分钟达到峰值,持续3-5小时。

2、长期影响:最新研究解读

2021年《大脑皮层》期刊研究确实发现,长期饮用咖啡者大脑某些区域灰质体积较小。但研究者强调,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停止饮用后4周内就能恢复。

3、认知功能保护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可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风险。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三、每天喝多少才安全?

1、健康人群建议量

健康成年人每日咖啡因摄入建议不超过400mg,约相当于3-4杯美式咖啡。孕妇应控制在200mg以内。

2、个体差异要注意

对咖啡因敏感人群可能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这类人群需要减少摄入量或选择低因咖啡。

3、最佳饮用时间

建议在上午9:30-11:30之间饮用,这个时段人体皮质醇水平开始下降,咖啡因能更好发挥作用。下午3点后饮用可能影响睡眠。

四、关于咖啡的4个冷知识

1、咖啡因半衰期

咖啡因在体内的半衰期平均为5小时,但个体差异很大。吸烟者代谢更快,孕妇代谢更慢。

2、咖啡因耐受性

规律饮用会产生耐受性,同样剂量效果会降低。停用1-2周后耐受性会消失。

3、咖啡因戒断反应

突然停止饮用可能出现头痛、疲劳等症状,建议逐步减量而非突然停止。

4、咖啡因敏感度测试

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自身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指导个性化饮用。

咖啡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科学看待咖啡的影响,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用,才能享受咖啡带来的益处而不必过度担忧。记住,任何食物都要讲究适度,咖啡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