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的特点

传染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5次浏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特点包括突发高热、关节剧痛、皮疹及出血倾向。该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病程通常持续1-2周,但关节疼痛可能迁延数月。

1、发热特点

基孔肯雅热患者通常突发39-40℃高热,持续2-5天,可能伴随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发热期病毒血症明显,此时患者血液具有传染性。退热后可能出现双相热型,即体温短暂下降后再次升高。

2、关节症状

关节疼痛是该病最显著特征,表现为多关节对称性剧烈疼痛,常见于手腕、手指、膝盖和踝关节。急性期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部分患者疼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极少数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

3、皮肤表现

发病后2-5天可能出现斑丘疹,先出现在躯干,后蔓延至四肢和面部。皮疹通常不痒,持续3-7天消退。部分患者伴有黏膜出血、鼻衄或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4、神经系统表现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膜脑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重症,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需及时住院治疗。

5、流行特征

该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等热带地区流行,雨季为高发季节。我国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旅行史人员。伊蚊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预防基孔肯雅热需做好防蚊措施,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清除居住环境积水。前往流行地区前可咨询旅行医学门诊,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恢复期患者应注意关节保护,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