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鸡头米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饮食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鸡头米是芡实的俗称,具有健脾止泻、益肾固精、除湿止带的功效,常用于脾虚久泻、遗精滑精、白浊带下等症状。

1、健脾止泻

鸡头米味甘涩性平,归脾经,能补益脾胃之气。对于脾虚引起的慢性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改善作用。脾虚腹泻患者可配伍白术、茯苓等药材增强疗效,如参苓白术颗粒。食用时可将鸡头米与山药、莲子煮粥,注意湿热积滞者慎用。

2、益肾固精

鸡头米入肾经,能收敛固摄,改善肾气不固导致的遗精、早泄、夜尿频多等症状。常与金樱子、沙苑子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肾虚患者日常可用鸡头米搭配核桃仁炖汤,但阴虚火旺者不宜过量食用。

3、除湿止带

鸡头米通过健脾作用可祛湿化浊,适用于妇女白带量多清稀、色白无臭的脾虚带下证。常与白果、山药配伍,如完带汤。湿热下注导致的黄带不宜单独使用,需配合黄柏、车前子等清热利湿药物。

4、抗氧化

鸡头米含有酚类化合物、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能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氧化损伤。适量食用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皮肤衰老,但需注意其淀粉含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5、补充营养

鸡头米富含淀粉、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可作为营养补充来源。产后体虚或病后恢复期人群可用鸡头米与红枣、枸杞炖煮食用。因其质地较硬,消化功能较弱者建议研磨成粉或延长烹煮时间。

鸡头米作为药食同源食材,建议每日食用量不超过50克干品。食用前需充分浸泡软化,可搭配粳米、薏苡仁等谷物煮粥以增强健脾效果。湿热体质或感冒发热症状时应暂停食用,避免加重湿滞。使用鸡头米治疗疾病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其他药材,不可自行替代药物治疗。储存时需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