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室性早搏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心脏室性早搏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肌炎、药物因素、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式治疗。心脏室性早搏是指心室肌细胞在正常心律之外提前发生电活动,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发心室异常电活动。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头晕或晕厥。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必要时需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诱发室性早搏。患者可能感到乏力、肌肉痉挛,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需通过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监测血钾浓度。
病毒感染后心肌炎症反应可导致心电传导异常。患者常见发热后出现心悸、气促,部分伴有肌痛。急性期需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注射液等营养心肌,重症需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控制炎症。
某些抗抑郁药或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延长心肌复极时间。患者用药后出现心慌、心跳不齐时应及时停药,必要时使用盐酸美西律片调节心律,避免与诱发心律失常药物联用。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提高心肌自律性。长期焦虑人群易出现应激性早搏,多伴有手抖、出汗等表现。可通过放松训练结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症状,严重焦虑者需心理科干预。
心脏室性早搏患者应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建议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锻炼3-5次。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若出现频发早搏伴黑朦、晕厥需立即心内科就诊。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冬季做好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