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动过缓有什么危害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跳动过缓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心力衰竭等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猝死。正常成人静息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若持续低于60次/分钟且伴随症状需警惕。
心率过缓时心脏泵血减少,可能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常见表现为头晕、黑矇、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突发晕厥。窦房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易诱发此类情况。需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心率变化,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改善血流。
长期心动过缓会降低心脏输出量,增加心室代偿性扩张风险。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心肌炎需使用辅酶Q10胶囊,冠心病可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严重者需考虑双腔起搏器植入。
严重窦性停搏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脏骤停。这类患者常有心悸、眼前发黑等前兆,需立即就医。紧急情况下可使用阿托品注射液提升心率,永久性治疗需植入ICD除颤器。运动员或老年人突发心率低于40次/分钟时尤其危险。
心率过缓者运动时心输出量无法有效提升,易出现乏力、胸闷等不适。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若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心宝丸等药物改善症状。
内脏供血不足可能引发食欲减退、腹胀等非典型表现。这种情况常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可通过参松养心胶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餐后避免立即平卧,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症状。
日常需定期监测心率,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加重心动过缓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若出现反复晕厥或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钟,应立即至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出现无症状性心动过缓时,需与病理性情况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