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导致肠梗阻怎么治疗

疝气导致肠梗阻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并修复疝缺损,同时可配合胃肠减压、补液等支持治疗。疝气继发肠梗阻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痛、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
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常用术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通过直接缝合缺损组织加强腹壁,而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聚丙烯补片覆盖缺损区域。若发生肠坏死需切除病变肠段并行肠吻合术。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肠道压力,缓解腹胀和呕吐症状。减压期间需禁食禁水,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可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
肠梗阻可能导致脱水及酸碱失衡,需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纠正内环境紊乱。监测尿量及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速度,必要时补充氯化钾注射液。血容量不足者可静脉滴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扩容。
术后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氨酚羟考酮片镇痛,剧烈绞痛需排除肠缺血后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肠蠕动抑制,可配合热敷腹部缓解痉挛性疼痛。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慢性便秘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腹壁肌肉薄弱者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复发风险。
术后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两周内避免淋浴。恢复期饮食需循序渐进,从流质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日常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查。长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咳嗽时用手按压手术部位防止疝复发,建议每半年进行腹部超声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