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褥疮怎么治

轻度褥疮可通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敷料、局部用药、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摩擦刺激等原因引起。
长期卧床患者需每1-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同一部位持续受压。可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分散压力,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导致皮肤摩擦损伤。家属需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侧卧位角度不超过30度为宜。
每日用温水清洁受压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洁后轻轻拍干,不可用力擦拭。大小便失禁患者需及时更换护理垫,必要时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选择吸湿透气的纯棉材质衣物。
创面可选用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覆盖,促进愈合环境形成。敷料应超出创缘2-3厘米,根据渗出情况每3-7天更换一次。出现渗液增多、敷料卷边等情况需立即更换。避免使用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直接接触创面。
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涂抹药物前需先清除坏死组织,用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禁止自行使用粉剂或油膏类产品,可能造成毛孔堵塞加重感染。
每日保证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可食用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粉等。补充维生素C片和锌制剂有助于胶原合成,贫血患者需增加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的食物。存在吞咽障碍时可选择营养均衡的肠内营养制剂。
轻度褥疮患者需每日检查皮肤情况,记录创面大小、深度及渗出物特征。保持室温22-26℃避免出汗,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40%-60%。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但需避开受压部位。如出现创面发黑、渗液脓性、发热等感染征象,或2周内未见好转,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清创和抗感染治疗。长期卧床者建议每月进行营养评估,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