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症状下需要做胃镜检查

出现反复上腹痛、吞咽困难、呕血黑便、不明原因消瘦、胃部肿块等症状时通常需要做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手段,能直观观察黏膜病变并获取组织活检。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关。胃溃疡患者疼痛多呈规律性餐后痛,慢性胃炎则常见隐痛或胀痛。胃镜可鉴别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类型,必要时可取活检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
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需警惕食管癌或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食物滞留感,晚期可出现胸骨后疼痛。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狭窄部位及黏膜改变,同时进行病理活检。确诊后可选用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或考虑支架置入术缓解症状。
呕血或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镜能明确出血部位并实施钛夹止血、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急性期可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凝血酶冻干粉止血,后期需口服兰索拉唑肠溶片维持治疗。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无明确诱因时,需通过胃镜排查胃癌等消耗性疾病。胃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食欲减退,进展期可见腹部包块。胃镜结合病理检查能明确诊断,确诊后可选用奥沙利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药物进行化疗。
体检触及上腹部包块或影像学发现胃占位时,胃镜能鉴别胃息肉、间质瘤等病变。胃息肉多数为良性,但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可在胃镜下切除。间质瘤需根据大小决定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术后可能需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辅助治疗。
建议存在上述症状者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进食。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可考虑定期胃镜筛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镜检查后2小时内暂禁食,取活检者需进食温凉流质1天,观察有无腹痛、呕血等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