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出血症状和体征

肠系膜动脉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主要有突发剧烈腹痛、呕血或便血、低血压休克、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肠系膜动脉出血通常由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需紧急就医处理。
腹痛多为脐周或全腹持续性剧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与出血量相关。动脉破裂后血液刺激腹膜及肠系膜神经丛导致疼痛,常伴有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需立即禁食并平卧,通过血管造影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行介入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
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可经消化道排出,表现为呕新鲜血或咖啡样物,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柏油样便。可能与肠系膜动脉分支破裂后血液涌入肠腔有关。需紧急输血补液维持循环稳定,使用注射用血凝酶等止血药物,同时准备急诊内镜或手术治疗。
快速失血超过800毫升时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休克表现。因腹腔内出血难以自止,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扩容,监测中心静脉压,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并优先处理出血源。
腹膜受血液刺激可出现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尤以出血部位为著。查体时可见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需避免反复按压腹部,通过腹部CT或超声评估出血量,出血量较大时需行剖腹探查术。
因血性腹膜炎及肠道缺血导致肠蠕动减弱,听诊肠鸣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等症状。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同时处理原发出血病灶。
肠系膜动脉出血属于急危重症,发病后应绝对卧床制动,避免任何增加腹压的动作。确诊后需根据出血原因选择介入栓塞、血管修补或肠切除等手术方式。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及腹腔引流液性状,逐步恢复流质饮食,补充铁剂纠正贫血,定期复查血管影像评估修复效果。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