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胃炎怎么办

病毒性胃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止泻剂、服用益生菌药物、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病毒性胃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伴随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病毒性胃肠炎易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散Ⅲ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适用于轻中度脱水。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时需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肠。
急性期应选择低脂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症状缓解后可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饮食。避免高糖、高纤维及乳制品摄入。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需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病毒和毒素,保护胃肠黏膜。消旋卡多曲颗粒可抑制肠道分泌,减少水样便次数。洛哌丁胺胶囊适用于无发热的血便患者,但儿童及细菌性腹泻禁用。止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定植。地衣酵母菌散剂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益生菌与抗生素需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活性成分被破坏。
利巴韦林颗粒对轮状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更昔洛韦分散片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的严重腺病毒感染。干扰素α2b栓剂可用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抗病毒药物存在肝肾毒性,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病毒性胃肠炎患者需注意手卫生,餐具煮沸消毒,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恢复期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低下者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防止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