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症检查什么能检查出来呢

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通过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来诊断,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影像学检查等。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广泛性疼痛史、压痛点评估及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疾病等相似症状疾病。
血常规可帮助排除贫血或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和血沉用于鉴别炎症性风湿病,甲状腺功能检测可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的肌痛。抗核抗体谱检查有助于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肌酸激酶检测可区分肌肉病变。
X线或MRI可用于排除骨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等结构性病变,超声检查能评估软组织异常。这些检查虽不能直接诊断纤维肌痛,但对鉴别脊柱退行性变、神经压迫等疾病有重要价值。
医生会按压18个特定解剖位点,若11个以上出现显著疼痛且持续3个月以上,结合广泛疼痛史可支持诊断。该检查需在放松状态下进行,需排除局部外伤或皮肤病变干扰。
采用纤维肌痛影响问卷评估症状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可识别共病心理障碍。睡眠质量评估能发现特征性非恢复性睡眠,这些结果虽非诊断标准,但对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排除慢性疲劳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等共病,药物使用史排查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痛。必要时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严重缺乏可能加重肌肉症状。
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应保持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饮食注意补充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影响睡眠。建立固定作息时间,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症状感知,疼痛发作时可尝试38-40℃温水浴缓解。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依赖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