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能由生理性变异、心肌缺血、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等原因引起。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通常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多数情况下无明显症状,少数可能伴随心悸、胸闷等不适。
部分健康人群可能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心脏传导系统个体差异有关。常见于青少年或瘦长体型者,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延迟但无器质性病变。此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右束支传导功能暂时受损。心肌缺血引起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伴随胸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心肌炎症时,可能累及右束支传导系统。患者多有发热、乏力等前驱感染症状,心电图除传导阻滞外还可出现ST段改变。治疗需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辅以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
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心病可能因右心室负荷过重导致传导异常。儿童期即可出现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能明确诊断。需根据病情选择介入封堵术或外科矫治手术。
肺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右心压力急剧升高时,可能引发急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咯血,D-二聚体检测和CT肺动脉造影可确诊。需紧急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并配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抗凝。
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若出现明显心悸、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合并基础疾病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遵医嘱使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辅酶Q10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