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2次阅读
艾灸对乙肝患者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无法替代规范抗病毒治疗,其潜在益处主要体现在改善肝功能异常相关症状、调节免疫状态、缓解消化道不适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方面。
艾灸肝俞穴、期门穴可能缓解肝区隐痛或胀闷感,这与艾叶温通经络作用相关,但需配合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规范治疗。
艾灸足三里等穴位可能通过刺激免疫调节通路影响Th1/Th2细胞平衡,对乙肝病毒引起的免疫紊乱有潜在调节作用,仍需联合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针对乙肝伴随的食欲减退或腹胀,艾灸中脘穴可能促进胃肠蠕动,但需排除肝硬化门脉高压等严重病变,必要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
艾灸温热效应可改善肝脏局部微循环障碍,对慢性肝炎纤维化进程或有延缓作用,但重度纤维化患者需优先考虑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
乙肝患者进行艾灸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避免皮肤破损导致感染,同时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