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冠心病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冠心病患者伴随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律不齐现象,可能与心肌缺血、自主神经紊乱、药物影响、电解质失衡或心脏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冠心病窦性心律不齐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影响窦房结电活动稳定性,引发窦性心律不齐。典型表现为心悸、胸闷,活动后症状加重。治疗需改善心肌供血,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严重时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患者常因长期焦虑或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失衡,引发窦性心律不齐。多伴随出汗、头晕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配合放松训练改善症状。
部分冠心病治疗药物如地高辛片、氨茶碱片可能干扰窦房结自律性,导致心律不齐。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心搏强弱不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换用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可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加重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常见于利尿剂使用不当或营养不良者,伴肌无力症状。需补充门冬氨酸钾镁片,并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长期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房扩大或纤维化,改变窦房结微环境。此类患者心律不齐程度较重,可能进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评估后选择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配合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症状。
冠心病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3-6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若出现持续胸痛或晕厥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