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脏病有什么危害和后果吗

妊娠心脏病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包括心力衰竭、胎儿发育受限、早产、子痫前期、围产期死亡等后果。妊娠心脏病通常由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因素引起。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药物,严重时需住院进行氧疗和静脉用药。
母体心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体重低于同孕龄标准。建议增加产检频率,必要时进行胎儿监护,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胎盘循环。
心脏功能代偿不全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导致妊娠不满37周分娩。早产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预防措施包括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盐酸利托君片抑制宫缩。
妊娠心脏病患者并发子痫前期的风险增高,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器官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血压,限制活动,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子痫发作,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
严重心脏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母体循环衰竭或胎儿宫内窘迫,增加围产期死亡风险。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建议在三级医院分娩,分娩方式需由多学科团队评估决定,可能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
妊娠心脏病患者应严格控制体重增长,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心脏超声检查,出现心悸、气促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分娩后仍需继续心功能监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母乳喂养需根据心脏功能状况由医生评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