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穿孔的症状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急性胃穿孔的症状主要有突发上腹剧痛、板状腹、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休克等。胃穿孔是胃壁全层破裂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急症,可能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癌等因素引起。
疼痛多始于剑突下或上腹部,呈刀割样持续性剧痛,迅速扩散至全腹。患者常因疼痛被迫保持屈膝侧卧位,腹式呼吸减弱。这与胃酸刺激腹膜神经有关,可能伴随冷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反应。需立即禁食并急诊手术治疗,常用术式包括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
全腹肌肉呈板样强直,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腹膜受刺激引发的防御性肌紧张,属于典型腹膜刺激征。查体可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立位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胃肠减压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注射液抑制胃酸分泌。
约半数患者出现反射性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血性液。呕吐不能缓解腹痛,反而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需留置胃管持续引流,配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控制胃酸,同时静脉补充乳酸钠林格液纠正内环境失衡。
穿孔6-12小时后可能出现38℃以上发热,提示化学性腹膜炎向细菌性腹膜炎进展。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必要时行腹腔冲洗引流。
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多见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重的患者。这与大量体液渗入腹腔及毒素吸收有关,属于急危重症。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扩容,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并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急性胃穿孔患者须绝对禁食禁水,避免体位剧烈变动。术后应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2周内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恢复期需规范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抑酸药物,定期胃镜复查。长期保持饮食规律,戒烟限酒,控制基础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