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损伤的保守治疗

骨软骨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骨软骨损伤通常由运动创伤、慢性劳损、关节退变、代谢异常、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限制关节活动,避免负重行走或剧烈运动。使用拐杖辅助可减轻患肢压力,建议每日卧床休息时间不少于8小时。关节肿胀明显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通常需要持续制动2-4周。过早活动可能加重软骨面磨损,影响损伤修复。
超短波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周3-5次。脉冲电磁场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常用强度为1-3毫特斯拉。冷敷适用于急性肿胀期,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后期可转为热敷配合超声波治疗,但需避开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可促进软骨基质合成,通常需要连续服用3-6个月。双醋瑞因胶囊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适用于伴有滑膜炎的患者。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但须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能改善润滑功能,每周1次连续5周为1疗程。
膝关节损伤推荐使用铰链式支具,允许0-30度有限活动范围。踝关节损伤适用气囊加压支具,能有效控制肿胀。定制矫形鞋垫可纠正生物力线异常,分散关节压力。支具佩戴时间通常不少于6周,睡眠时也需保持固定状态。
急性期后开始等长收缩训练,如直腿抬高练习每日3组每组15次。进入修复期后增加闭链运动,靠墙静蹲每次维持30秒。水中步行训练可利用浮力减轻负重,每周2-3次。后期通过平衡垫训练提升本体感觉,但需避免跳跃等冲击性动作。整个康复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
保守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营养,每日补充3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质。超重患者需控制体重,建议BMI维持在18.5-23.9范围。可适量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加重关节负荷的活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MRI评估软骨修复情况,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