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

四型变态反应常见疾病主要有接触性皮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四型变态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通常在接触抗原后24-72小时出现反应。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致敏物质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致敏原有镍、铬、染发剂、橡胶制品等。患者接触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伴有明显瘙痒。治疗需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严重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表明机体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皮内注射结核菌素48-72小时后,注射部位会出现硬结、红肿等反应。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应答,阳性结果提示存在结核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为活动性结核感染。
移植排斥反应是受体免疫系统识别移植物外来抗原后发生的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移植器官功能减退。急性排斥反应多在移植后1周至3个月内发生,需使用他克莫司胶囊、霉酚酸酯片等免疫抑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慢性排斥反应则与长期免疫损伤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四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患者关节滑膜中大量CD4+T细胞浸润,分泌炎症因子导致关节破坏。典型症状为晨僵、对称性关节肿痛,可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桥本甲状腺炎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等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疾病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后期多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以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为主,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对于四型变态反应相关疾病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注意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应保持乐观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