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什么人

骨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5-10岁儿童以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该骨折主要由跌倒时手臂伸直撑地或肘部直接撞击导致,儿童因骨骼发育未成熟、老年人因骨密度下降而更易发生。

1、儿童高发

5-10岁儿童肘部存在骨骺生长板,骨骼强度较低且活动量大,跌倒时本能用手撑地易导致肱骨远端受力集中。常见于玩耍摔伤、运动碰撞等场景,表现为肘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需及时固定制动并就医,避免继发血管神经损伤。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多数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严重移位需克氏针内固定。

2、骨质疏松老人

绝经后女性及65岁以上男性因骨量流失,肱骨髁上区域皮质变薄,轻微跌倒即可发生粉碎性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导致垂腕畸形,需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治疗需兼顾骨折复位与抗骨质疏松,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可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

3、运动损伤者

青少年运动员在体操、滑板等高风险运动中,肘关节过伸或旋转暴力可能导致该骨折。损伤后易伴发肱动脉痉挛,需监测末梢血运。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前者占多数。康复期需渐进式进行肘屈伸及前臂旋转训练,避免关节僵硬。

4、交通事故伤

摩托车或自行车撞击时,肘部直接受力可造成开放性骨折,常合并尺神经损伤。需紧急处理伤口并评估软组织条件,污染严重者需延期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骨化性肌炎,需配合非甾体抗炎药与放射治疗预防。

5、病理骨折患者

骨囊肿、成骨不全等疾病患者因骨质异常,日常活动即可能发生骨折。需通过CT评估病变范围,手术清除病灶同时植骨加固。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

预防肱骨髁上骨折需针对性补钙与维生素D,儿童运动时佩戴护具,老年人居家防跌倒。骨折后应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进度。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热敷缓解僵硬。若出现手指麻木或皮肤苍白需立即就医,警惕血管神经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