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血块和胎膜的区别

关键词: #恶露
关键词: #恶露
恶露血块和胎膜的区别主要在于来源、成分及排出时间。恶露血块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混合血液形成的凝血块,胎膜则是妊娠期包裹胎儿的羊膜和绒毛膜组织,可能随分娩完整排出或残留后脱落。
恶露血块通常出现在产后1-3周,属于正常恶露演变过程。初期为鲜红色血性恶露,含较多红细胞和蜕膜碎片;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时,可能出现暗红色或棕褐色血块,质地较脆,直径多小于5厘米。若伴随发热、恶臭或大量鲜红色出血需警惕感染或子宫复旧不良。胎膜组织则呈半透明薄膜状,表面光滑湿润,可能附着少量胎脂或血管纹理,娩出时常为完整囊状结构。产后残留的胎膜碎片排出时多与恶露混合,但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可发现宫腔内有异常回声团块。
胎膜残留属于病理情况,可能引起晚期产后出血或子宫内膜炎。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不均质高回声,血HCG水平下降缓慢。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并配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而恶露血块多为生理性排出,通过按摩子宫、适当活动即可加速排出,仅当血块持续增多或伴随腹痛时才需干预。
产后应注意观察排出物性状变化,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和性生活。若发现异常组织物可保留样本送检,出现发热、大出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定期产后复查有助于早期识别胎膜残留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