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

前列腺癌和尿路上皮癌是两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前者起源于前列腺腺体,后者发生于尿路上皮组织。两者均可表现为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但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
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带腺体,早期常无症状。尿路上皮癌可累及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尿路全程,其中膀胱癌占比最高。两种癌症的发病部位差异直接影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选择。
前列腺癌与雄激素水平、年龄增长和家族史密切相关。尿路上皮癌则与吸烟、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慢性感染等因素相关。长期留置导尿管和环磷酰胺化疗史也会增加尿路上皮癌风险。
前列腺癌多为腺癌,根据Gleason评分分级。尿路上皮癌90%为移行细胞癌,可呈现乳头状或实体生长模式,病理分级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癌症的免疫组化标记物也不同。
前列腺癌诊断依赖直肠指检、PSA检测和穿刺活检。尿路上皮癌需进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和影像学评估。CT尿路造影和输尿管镜对上尿路肿瘤诊断尤为重要。
局限性前列腺癌可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疗,晚期采用内分泌治疗。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后需膀胱灌注化疗,肌层浸润性病例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两种癌症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也有差异。
建议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癌筛查,有吸烟史者需警惕血尿症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出现排尿异常及时就医。两种癌症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规范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