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痢怎么引起的

血痢可能由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志贺菌感染是常见病因,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伴发热,粪便培养可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诺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结肠黏膜慢性炎症,病变多从直肠开始蔓延。表现为反复血性腹泻、腹痛,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龙片、硫唑嘌呤片等控制炎症。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粪便呈果酱样伴腐臭味。显微镜检可见滋养体,甲硝唑片、替硝唑片、双碘喹啉片等抗寄生虫药物对病原体有杀灭作用。重症可能出现肝脓肿等并发症。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所致,常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伴腹泻,病理检查可见干酪样坏死。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导致血便,多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消瘦。肠镜活检可确诊,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根据分期可能需配合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血痢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便后温水清洗会阴部。所有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定期复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等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