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疼痛表现和治疗方法

胃肠道疼痛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能由胃肠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梗阻等疾病引起。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干预等。
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及脐周绞痛。治疗需补充电解质溶液如口服补液盐散,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必要时遵医嘱服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急性期应禁食油腻食物,以米汤、粥类为主。
胃溃疡常见上腹烧灼样疼痛,空腹时加重。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需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进行根治治疗。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排便后缓解的阵发性腹痛,伴随排便习惯改变。可选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摄入。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出现餐后上腹饱胀,与胃肠动力障碍相关。可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复方消化酶胶囊帮助消化。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碳酸饮料及高脂饮食,餐后适度散步。
肠梗阻表现为剧烈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需禁食禁水并立即就医。可能需胃肠减压或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床上翻身活动,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预防便秘。
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过度饥饿。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呕血、黑便、高热时需紧急就医。恢复期可饮用山药小米粥养护胃肠黏膜,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蠕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