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包括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并使用X线成像技术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该方法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评估病变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冠状动脉造影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清醒,医生会根据影像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后续介入治疗的基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两种主要方式。球囊扩张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改善血流。支架植入是在球囊扩张后将金属支架置入病变血管,保持血管通畅。该方法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多数患者术后24小时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是将微型超声探头通过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内部,获取血管壁的高分辨率图像。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斑块的性质、血管壁的厚度和管腔面积,弥补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估斑块特征方面的不足。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病变的稳定性,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安全性较高。该技术特别适用于评估临界病变、指导支架植入和评估支架贴壁情况。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利用近红外光获取冠状动脉横断面图像,分辨率达到微米级别。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各层结构、斑块成分和支架贴壁情况,在评估易损斑块、指导支架植入和评估支架术后效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检查过程与冠状动脉造影类似,通过导管将探头送至目标血管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识别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支架贴壁不良等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为精准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是通过压力导丝测量狭窄远端与主动脉压力的比值,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客观判断中等程度狭窄是否需要介入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将特制的压力导丝送至目标血管,在药物诱发最大充血状态下测量压力比值。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特别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和中等程度狭窄的评估,是指导血运重建决策的重要工具。
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后,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控制体重。术后应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注意监测有无胸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和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