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一般常见几种

关键词: #骨折
关键词: #骨折
骨折一般常见5种类型,主要有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和青枝骨折。
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通常由外伤引起,如跌倒、撞击等。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治疗上可通过石膏固定、支具固定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内固定。康复期间需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复查X线以评估愈合情况。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端刺破皮肤或黏膜,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等。患者除骨折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伤口出血、感染风险增加等情况。治疗需紧急清创,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并进行手术固定。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防止骨髓炎等并发症。
粉碎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碎裂成三块以上骨块。常见于高能量创伤或骨质疏松患者。患者疼痛剧烈,患肢可能出现明显畸形。治疗多需手术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如锁定加压钢板。术后需长期康复训练,配合使用骨肽注射液等促进骨愈合药物。康复期要避免过早负重,防止内固定失效。
压缩性骨折多发生在脊柱,是指椎体受纵向压力导致的高度降低。常见于骨质疏松老年人或高处坠落伤。患者可能出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轻者可佩戴支具保守治疗,配合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严重者需行椎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日常需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预防再次骨折。
青枝骨折多见于儿童,是指骨骼部分断裂的树枝样骨折。由于儿童骨骼韧性好,骨折不完全断裂。常见于手腕、前臂等部位。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活动受限。治疗多采用石膏固定4-6周,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康复期要避免患肢再次受伤,定期复查确保愈合良好。
骨折后应注意营养补充,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较大,需遵医嘱进行个性化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