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的护理误区
新生儿编辑
医路阳光
新生儿编辑
医路阳光
宝宝发烧时常见的护理误区主要有捂汗退烧、酒精擦浴、过早使用退烧药、拒绝就医、过度依赖退热贴等。这些错误方法可能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

传统观念认为捂汗能退烧,但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过度包裹会导致热量无法散失。高热时捂汗可能引发脱水或热性惊厥,正确做法是保持环境通风,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若腋温超过38.5℃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
酒精挥发虽能短暂降低体表温度,但会刺激宝宝娇嫩皮肤,经皮吸收可能引发酒精中毒。新生儿和皮肤破损者绝对禁止使用。建议改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每次擦拭不超过10分钟。家长需注意擦拭后立即擦干皮肤,避免着凉。
体温未达38.5℃就服用退烧药会抑制免疫系统正常应答。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4次。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家长需记录服药时间和体温变化,避免重复用药。

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伴随呕吐或皮疹、精神萎靡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或严重疾病。6月龄以下婴儿发热需优先排除尿路感染等隐匿性疾病。家长发现宝宝出现呼吸急促、囟门隆起等危险信号时,应即刻前往急诊。
退热贴仅能降低局部皮肤温度0.5-1℃,无法有效控制核心体温。长时间使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冰敷更可能导致寒战反应。物理降温应配合多饮温水、调节室温等综合措施。家长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发热期间保证每日排尿6-8次。

宝宝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温度24-26℃,湿度50%-60%,母乳喂养者需增加哺乳频率。可准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选择小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平稳后仍要观察3天,避免剧烈活动。若发热反复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须及时复查血常规等检查。家长应学习使用电子体温计规范测量,避免水银体温计破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