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脸上起小米粒疙瘩是什么原因
皮肤科编辑
医路阳光
皮肤科编辑
医路阳光
婴儿脸上起小米粒疙瘩可能是粟丘疹、湿疹、痱子、新生儿痤疮或接触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粟丘疹通常表现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触之坚实,无自觉症状。湿疹多表现为对称分布的多形性皮疹,伴有明显瘙痒。痱子表现为密集分布的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红晕。新生儿痤疮表现为面部散在或密集的丘疹、脓疱。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密集的小丘疹或丘疱疹。

粟丘疹是由于皮肤附属器上皮增生,导致角质堆积形成的微小囊肿。多见于新生儿,好发于面部,尤其是眼睑、颊部及额部。皮损为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触之坚实,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家长需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对称分布的多形性皮疹,包括红斑、丘疹、丘疱疹等,伴有明显瘙痒。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家长需注意避免婴儿搔抓,保持皮肤湿润。
痱子是由于汗管阻塞引起的皮肤病,多因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所致。表现为密集分布的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好发于皱褶部位。可分为白痱、红痱和脓痱。治疗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家长需注意调节室内温度,给婴儿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

新生儿痤疮可能与母体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增生有关。表现为面部散在或密集的红色丘疹、脓疱,多发生于出生后2-3周。一般无须治疗,4-6个月内可自行消退。家长需注意避免挤压皮疹,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温和的婴儿专用洗护产品。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外界物质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密集的小丘疹或丘疱疹,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糜烂。治疗需去除诱因,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家长需注意避免婴儿接触可能致敏的物质。

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儿皮疹的变化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如皮疹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发热、渗出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自行给婴儿使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