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疾病的特征有哪些

关键词: #疾病
关键词: #疾病
身心疾病的特征主要有躯体症状、情绪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和社会功能受损等。这类疾病通常由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引起,需通过心理干预与医学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改善。
身心疾病常表现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躯体不适,如慢性疼痛、胃肠功能紊乱、心悸胸闷等。胃肠神经官能症可能出现反复腹痛伴腹泻便秘交替,心脏神经症可呈现针刺样胸痛但心电图正常。这类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结合心理评估确诊。
持续焦虑抑郁是核心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无法自控的紧张恐惧,或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常伴坐立不安和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晨重暮轻的节律变化。情绪症状往往与应激事件存在时间关联性。
部分患者出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认知损害,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出现反复闯入性回忆。这种认知改变具有波动性特点,在情绪平稳期可部分缓解,区别于器质性脑病导致的进行性认知退化。
可能表现为回避社交、反复就医检查或物质滥用等适应不良行为。躯体变形障碍患者会过度关注微小外貌缺陷,强迫症患者出现无意义的仪式动作。这些行为多是为缓解内心焦虑而发展出的代偿机制。
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和人际关系恶化是常见后果。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因害怕发作而拒绝外出,社交恐惧症患者回避集体活动。功能损害程度往往与症状严重度不成正比,需通过专业功能评估量表判断。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如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饮食上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等食物可促进血清素合成。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习正念呼吸等放松技巧,症状持续时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过度自我关注躯体不适,记录症状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心理生理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