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冻伤救护措施

关键词: #冻伤
关键词: #冻伤
冬季冻伤可通过快速复温、保护创面、药物治疗、预防感染、手术清创等方式处理。冻伤通常由低温暴露、血液循环障碍、防护不足等原因引起。
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温水中15-30分钟,避免直接使用热水或揉搓皮肤。复温过程中可能出现剧烈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禁止用雪搓或火烤等错误方法,以免加重组织损伤。手指脚趾冻伤时需分开包扎防止粘连。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水疱,避免弄破导致感染。严重冻伤需抬高患肢减轻水肿,穿戴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可外用冻疮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日更换敷料观察创面变化。耳部冻伤需佩戴保暖耳罩防护。
深部冻伤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合并感染时选用头孢呋辛酯片控制炎症,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胶囊。
冻伤创面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出现化脓需就医处理。保持环境温度20-25℃,避免二次冻伤。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吸烟者应戒烟改善末梢血供。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
四度冻伤出现组织坏死时需手术切除失活组织,严重者需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需长期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配合红外线治疗仪促进组织修复。关节部位冻伤可能需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冻伤后需持续观察1-3周,警惕迟发性组织坏死。日常应穿戴防风防水手套、加厚羊毛袜等防寒装备,户外活动时每30分钟进入温暖环境活动肢体。高寒作业人员可提前使用防冻霜,避免饮酒后外出。恢复期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促进组织修复。出现皮肤发黑、感觉丧失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