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双相情感障碍家长该怎么办

儿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情感

孩子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后,家长可通过心理教育、情绪监测、药物管理、危机干预、家庭治疗等方式参与干预。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功能异常、心理社会压力、生物节律紊乱、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睡眠障碍、行为冲动等症状。

1、心理教育

家长需系统学习疾病知识,了解躁狂期言语增多、活动亢进与抑郁期兴趣丧失、精力不足的表现差异。可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获取科普手册,避免将症状误解为故意叛逆。建议记录孩子情绪变化周期,识别发作前驱症状如睡眠减少或食欲改变,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干预策略。

2、情绪监测

建立每日情绪记录表,用1-10分量化评估孩子易怒、兴奋或低落程度。家长需观察学业表现骤变、社交退缩等预警信号,但避免过度监控引发对抗。当出现自伤言论或过度消费等高风险行为时,应立即联系主治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3、药物管理

遵医嘱监督服用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药物,注意血药浓度监测的复查时间节点。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发现震颤、恶心等不良反应或漏服情况需及时反馈医生。建议使用分装药盒并设置服药提醒,确保治疗依从性。

4、危机干预

制定包含24小时求助电话、急诊医院信息的应急预案。当孩子出现严重自伤倾向或暴力行为时,家长需保持冷静,移除危险物品,必要时协助专业人员实施保护性约束。日常需定期检查并妥善保管家中刀具、绳索等潜在危险物品。

5、家庭治疗

参与家庭心理治疗改善沟通模式,避免批评指责性语言。家长需调整对学业成绩的过高期待,建立规律作息的家庭环境,通过共同运动、正念训练等方式帮助稳定情绪。注意自身心理状态调节,可加入家属互助团体获取社会支持。

家长需协助维持稳定饮食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限制咖啡因饮料摄入。鼓励孩子参与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行,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躁狂。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治疗期间避免重大生活变动。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方案。建立包含学校老师的支持网络,教育孩子识别情绪早期变化时主动求助,长期治疗中需保持耐心与信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