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种黑色蜂蛰了一下要警惕

被黑色蜂蜇伤后需要警惕局部过敏反应和全身中毒症状,可能引发疼痛、红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常见蜂种包括胡蜂、马蜂等,其毒液含组胺、溶血毒素等成分,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或多器官损伤。
蜂毒中的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会迅速引发蜇伤处红肿热痛,直径超过10厘米的肿胀或持续48小时未缓解需就医。可立即用卡片刮除毒刺避免挤压毒囊,冷敷减轻炎症反应。若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提示过敏体质,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多次蜇伤或儿童被蜇可能导致呕吐、腹泻等全身中毒表现,毒液中的蜂毒肽会损伤心肌细胞和横纹肌。观察到酱油色尿液提示横纹肌溶解,需急诊监测肌酸激酶水平。静脉补液和碱化尿液是基础治疗,严重时需血液净化清除毒素。
蜂毒过敏者接触微量毒液即可引发喉头水肿、血压骤降,常在10分钟内出现濒死感。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的患应立即使用,并保持平卧位抬高下肢。即使症状缓解也需留观4小时,防止双相过敏反应再次发作。
搔抓蜇伤处可能引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表现为化脓性分泌物和淋巴结肿大。清洗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出现发热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糖尿病患者更易发展成败血症,伤口持续渗液时需做细菌培养。
某些蜂类毒液含神经毒素,可能引发肌肉震颤或意识障碍。亚太地区的黑大胡蜂毒液会阻断神经传导,导致呼吸肌麻痹。出现复视或言语含糊时需气管插管支持,同时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轻神经水肿。
被蜇后应远离蜂巢至少50米避免群蜂攻击,记录蜂类外观特征协助医生判断毒液类型。24小时内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以防加速毒素扩散,过敏体质者需完成venomimmunotherapyvenom免疫治疗降低再次过敏风险。野外活动建议穿浅色致密面料衣物,随身携带含DEET的驱虫剂减少蜂类接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