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输尿管结石不手术多数情况下可以好,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多饮水促进排石、调整饮食结构。
1、药物排石输尿管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时,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栓、山莨菪碱等药物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疼痛并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碎石直径6-20毫米的结石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该治疗无需手术切口,通过高频声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4毫米的颗粒随尿液排出。
3、多饮水排石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增加尿量冲刷尿道,配合跳绳等跳跃运动利用重力作用帮助结石移动,适合小于4毫米的结石。
4、饮食调整草酸钙结石患者需限制菠菜等高草酸食物,尿酸结石应减少动物内脏摄入,同时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
结石直径超过20毫米或合并严重肾积水时需及时手术,日常建议保持适量运动并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情况。
肾结石管通常放置在输尿管或肾盂内,主要用于引流尿液或辅助碎石排出,具体位置需根据结石大小、梗阻部位及手术方式决定。
1、输尿管支架双J管一端置于肾盂,另一端插入膀胱,适用于输尿管狭窄或碎石术后预防梗阻,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尿频、血尿等反应。
2、肾造瘘管经皮肤穿刺置入肾盂,用于严重肾积水或感染时的紧急引流,需定期冲洗维护,避免导管堵塞或移位。
3、输尿管镜置管通过尿道逆行植入的细导管,常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前的定位,术后短期内即可拔除,创伤较小。
4、特殊导管如球囊扩张导管用于合并输尿管狭窄时,金属网状支架用于恶性肿瘤压迫等情况,需个体化选择。
置管后需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导管位置,出现发热或严重血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