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粉碎性骨折评判标准

骨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椎体粉碎性骨折的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特征、骨折形态学分类及神经功能评估。临床诊断需结合X线、CT或MRI检查,依据骨折严重程度、椎体压缩比例、骨块移位情况及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等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中,椎体粉碎性骨折通常表现为椎体前中柱同时受累,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延伸至椎体后壁,可见多个骨块分离或移位。CT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及骨块空间关系,MRI可评估脊髓受压或韧带损伤情况。根据AO脊柱骨折分型系统,椎体粉碎性骨折多属于A3或B型骨折,存在椎体爆裂、后柱结构破坏等特征。神经功能评估需检查肌力、感觉、反射,判断是否存在脊髓或神经根损伤体征。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椎管占位、椎间盘突出等继发改变,需通过影像学进一步确认。

椎体粉碎性骨折患者应严格卧床制动,避免脊柱扭曲或负重。急性期可佩戴硬质支具保护,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恢复期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逐步恢复脊柱稳定性。日常需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加重。若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排除脊髓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