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容易得脂肪肝?

脂肪肝容易发生在长期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快速减肥等人群中。脂肪肝可能与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营养不良、药物损伤、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右上腹不适、肝区隐痛等症状。
长期过量饮酒是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抑制脂肪酸氧化,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戒酒是治疗的核心措施,可配合水飞蓟宾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体重指数超过28的肥胖者中脂肪肝发生率较高。内脏脂肪过多会释放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同时伴随胰岛素抵抗,促使肝细胞脂肪变性。这类患者常合并黑棘皮病、睡眠呼吸暂停等表现。建议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游泳等有氧运动逐步减重。
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导致脂代谢紊乱,肝脏摄取游离脂肪酸增加而输出减少。这类患者往往伴随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皮肤黄色瘤等体征。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可选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血清甘油三酯超过2.3毫摩尔每升时,过剩的脂蛋白颗粒易在肝内沉积。患者可能出现眼睑黄色瘤、动脉粥样硬化等表现。除限制动物内脏摄入外,可遵医嘱使用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
短期内体重下降过快会导致脂肪组织分解激增,大量游离脂肪酸涌入肝脏。常见于过度节食或减肥手术后人群,可能伴随电解质紊乱、脱发等症状。建议每周减重不超过1.5公斤,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
预防脂肪肝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快走或骑自行车等运动。饮食上增加燕麦、深海鱼等富含膳食纤维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摄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持续升高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