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怎样才能查出来

关键词: #附件炎
关键词: #附件炎
附件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检测及腹腔镜检查等方式诊断。附件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操作感染、免疫力低下或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触诊子宫及附件区,若出现压痛、宫颈举痛或附件区增厚,提示可能存在附件炎。急性期可见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慢性期可能触及附件区条索状增粗。检查前需排空膀胱,经期女性应避开月经出血期。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pH值大于4.5。淋病奈瑟菌培养、衣原体核酸检测可明确特异性病原体。留取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及阴道冲洗。
经阴道超声可显示输卵管增粗、积水或盆腔积液,急性期可见附件区混合性包块。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盆腔脓肿范围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影像学检查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需提前憋尿充盈膀胱。
采用宫颈管分泌物PCR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微生物核酸。细菌培养联合药敏试验可指导抗生素选择。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附件炎,需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排除生殖器结核。取样时需用专用拭子深入宫颈管内旋转取材。
通过腹腔镜直视下观察输卵管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程度,同时可进行病灶活检和粘连松解。这是诊断附件炎的金标准,适用于疑难病例或需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术前需禁食6小时并清洁脐部。
确诊附件炎后应遵医嘱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剂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每日清洗外阴并更换棉质内裤。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慢性期可配合超短波理疗促进炎症吸收。若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