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46天如何分辨是否来月经

产后46天出现阴道出血可能是月经恢复,也可能是恶露未净或异常出血,需结合出血特征和伴随症状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出血颜色、出血量、持续时间、是否伴随腹痛等。
月经血通常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质地较稀薄,可能含有少量子宫内膜组织。恶露后期多为淡红色或褐色,质地较粘稠。若出现鲜红色大量出血或灰褐色分泌物,需警惕胎盘残留或感染。
月经量初期可能较少,随后逐渐增加,每日需更换3-5片卫生巾。恶露后期出血量应逐日减少,若突然增多或反复出现血块,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良。哺乳期月经恢复时出血量常较孕前减少。
正常月经持续3-7天,恶露通常在产后6周内排净。若46天后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停止后再次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剖宫产产妇需注意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月经恢复可能伴有轻微下腹坠胀,但无剧烈疼痛。若出现发热、恶臭分泌物、持续腹痛,需考虑子宫内膜炎或产褥感染。哺乳时催产素分泌可能引起宫缩痛,但不应伴随异常出血。
纯母乳喂养可能延迟月经恢复,但约20%产妇在产后6周内仍会排卵。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者月经恢复较早。哺乳期首次月经前可能先出现无排卵性出血,周期常不规律。
建议记录出血起止时间、颜色和量的变化,避免使用卫生棉条以防感染。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检查子宫复旧情况,若出血异常可做超声检查排除胎盘残留。哺乳期仍需注意避孕,因月经恢复前可能已恢复排卵。出现发热、大出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