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最常见的病因

牙体缺损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有龋病、牙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症等。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在细菌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可导致牙体组织缺损形成龋洞。龋病初期表现为牙釉质表面白垩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牙体组织实质性缺损。对于龋病引起的牙体缺损,可采用复合树脂充填、玻璃离子充填等方式修复。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氟化钠甘油糊剂、硝酸银溶液、氟化亚锡溶液等。
牙外伤多由外力撞击导致,常见于前牙区,可表现为牙冠折断、牙根折裂等不同类型的牙体缺损。牙外伤后应及时就医,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对于简单冠折可采用树脂修复,复杂冠折可能需要桩核冠修复。常用修复材料包括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
牙齿磨损是指非龋性因素导致的牙体组织渐进性丧失,常见于咬合面。长期磨牙、咬硬物等因素可加速牙齿磨损进程。对于轻度磨损可进行观察,重度磨损可能需要全冠修复。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咬合垫、改善不良咀嚼习惯等。
楔状缺损是发生在牙齿颈部的楔形缺损,多与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有关。典型表现为牙齿颈部呈V形缺损,可伴有牙本质敏感症状。治疗上可采用复合树脂充填或玻璃离子充填修复缺损,同时需要纠正横向刷牙的不良习惯。
酸蚀症是指酸性物质导致的牙体硬组织慢性丧失,常见于经常接触酸性物质的人群。表现为牙面光滑凹陷,严重者可导致牙髓暴露。治疗上需先去除病因,再根据缺损程度选择充填或冠修复。预防措施包括减少酸性饮食摄入、使用含氟牙膏等。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避免咬硬物、纠正不良咀嚼习惯,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如发现牙齿有缺损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根据缺损原因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对于已经进行牙体修复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修复体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