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通过粪口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感染。病毒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病毒性肠炎的常见原因,多发于婴幼儿群体。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侵袭小肠上皮细胞导致腹泻。患者可能出现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分。
诺如病毒感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病毒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传播,感染后可能引起恶心、腹痛、低热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做好患儿隔离措施,避免病毒扩散。
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除腹泻症状外,患者可能伴有结膜炎、咽炎等表现。治疗时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眼部卫生,避免揉搓眼睛。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感染的重要途径。生食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可能携带病毒,导致胃肠黏膜受损。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症状。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性肠炎。长期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病程延长、症状加重等情况。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营养。
病毒性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恢复期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预防脱水。日常需加强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治疗。